Copyright © 2017 广州市司法局 粤ICP备09006188号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2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3号
广州市司法局党史学习教育信息专报(第六期)
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业务工作 五轮联驱跑出群众服务“加速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推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取得新进展。
一、落实普法教育,助推学有所教。一是落实“普法七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针对院校、社区、乡村、企业等不同需求,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17场次,印发宣传资料逾万册,利用广州普法线上宣传平台,发送手机普法短信达3200次,推送普法民法典宣传总数330条,点击量超2亿,服务群众达3万人次。二是活跃普法氛围。组织拍摄普法短视频、《民法典》知识竞赛、普法案例情景剧比赛活动,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让尊法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三是强化法律服务。统筹组织158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深入全市2778个村(社区),为当地村居干部、居民、中小学生、异地务工人员等做好最新法律解读,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嵌入式”“双线程”法律服务。
二、助力青年创业,助推劳有所得。一是坚持开门立法。组织到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有米科技双创示范基地、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深入了解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的立法背景、工作进展及条例内容,围绕具体措施、内容结构、规范表述等进行充分研讨。二是集中民智民意。坚持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充分发挥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充分了解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经验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让群众所需在立法之初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推动科学立法。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有序开展立法条例专家论证会,将公众参与作为提升行政立法质量的必经环节,为激发青年创业热情、保障青年创业权益、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链条、做好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制度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居民义诊,助推病有所医。一是倾听群众声音。组织广州市党代表、市民主促进会代表、市民盟代表、周边社区居委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谋划解决思路。二是定制义诊“套餐”。充分发挥市司法局戒毒医院的专业力量,组织内科、外科、骨科、中医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解答老人常见慢性病等健康问题,耐心指导、制定诊疗方案、健康养生计划、普及防疫知识等系列服务,服务群众80余人次。三是形成长效机制。与居委结对共建,定期为所辖小区社区的老人、生活困难人员提供义诊、中医理疗、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禁毒宣传、防疫等6项服务,引导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动老人优待,助推老有所养。一是做好制度保障。积极推动执行《广州老年人优待办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老年人提供传统服务和智能服务两种服务方式。鼓励亲友、村(居)民委员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鼓励服务单位、教育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创新办法提高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二是扩大优待范围。合理扩大社会优待覆盖面,将优待对象扩大到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老年人,包括外省市、港澳台、归侨老年人。三是完善优待规定。新增老年人申领、使用优待凭证规定,对新申领、补办的老年人优待凭证统一设置2年有效期,明确优待凭证使用规定,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四是优化公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群众减免公证费用、提供公证上门服务,对符合“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实行即时办结即时出证,进一步推动“家门口办证”落到实处。参与《老人报》敬老爱亲活动,为读者解读政策法规、解答公证法律疑难问题,开办公证法律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为老年人普及遗嘱、医疗预嘱和意定监护公证等内容。
五、加强住房保障,助推住有所居。一是把好“文件审查”关。扣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第一粒扣子”,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合法性指导意见,推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穗府办规〔2021〕5号)、《广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穗府办规〔2021〕6号)的完善和出台。二是把好“程序管理”关。加强与住建部门的工作配合,围绕公租房分配管理程序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公租房保障轮候家庭的资格复核、救济途径、告知程序等形成一致意见,确保公租房资源公平善用。三是把好“监督公证”关。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资源优势,创新落实《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按照最严标准完成广州市首个共有产权住房摇珠仪式的现场监督公证。创新对接服务模式,选派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优化公证流程,保障全流程依法依规、公开透明,为良法善治提供坚强保证。
我为群众办实事:法治先行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广州市司法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矛盾纠纷日常分析研判,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尽早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以法为基,护航“两委”换届顺利进行。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广州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制定工作方案,组建专家服务队伍,全面动员律师行业参与涉“两委”换届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对重点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滚动式”摸排,紧盯苗头隐患,全面摸查社区(联社)党建、社区治理等现状和社情民意,及时化解一批社会矛盾纠纷。二是加强工作指导。抽调骨干力量担任镇(街)换届工作指导员,及时掌握民情民意,把准关键环节,全程跟踪指导、监督换届工作。三是用好服务平台。利用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宣传渠道,编印换届选举专题宣传资料53万余份(张),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传讲座、培训、咨询等活动达2300场次,进一步做好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解读,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开启法治专线。建立三级保障网格体系,依托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专项工作小组、律师志愿团等专业力量,组建法律顾问服务“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团队,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等服务超万件次,调解矛盾纠纷230件,为“两委”换届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以法为据,有效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近日,从化区司法局为当地村民有效调解了一起农田复耕损毁山坟的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赔偿金额上无法达成共识。经调解员多次沟通、释法、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协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市法律援助处为集体讨薪的80余名劳动者提供了专业法律咨询服务,依法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成功将一起矛盾突出的群体性案件顺利导入法治轨道,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为有效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广州市司法局坚持依法调解、应调尽调、预防和化解并重原则,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纠纷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聚焦重点,整合资源,切实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质效。一是及时介入调查。明确矛盾纠纷的起因过程,充分掌握事实依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调解。二是整合多方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多方沟通协调,通过正面、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法治教育,找准切入点、寻求平衡点,最大程度缩小分歧、减少冲突,控制矛盾激化。三是注重科学方法。坚持情、理、法相统一,充分考虑矛盾双方的客观诉求和思想情况,做好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解读工作,打通调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四是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推动更多调解力量向基层用力,畅通矛盾纠纷解决全流程,形成矛盾纠纷化解闭环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尤其是弱势困难群体的法治需求。
三、以法为刃,积极破解行业调解难题。今年3月,广州新南方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黄埔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成功调解一宗由黄埔区人民法院诉前委托调解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当事人现场签署人民调解协议并就该协议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黄埔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通过现场查阅双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为双方当事人办理了司法确认,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一直以来,广州市司法局不断推动建立行业调解组织,主动介入医疗、金融等行业调解领域,让调解更专业、更高效,为推进诉源治理,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开辟新思路。一是建立诉讼与调解高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调解成本较低、方式灵活、程序便捷等优势,运用行业性调解组织的专业力量,大大提高解纷效率,减轻双方当事人诉累。二是建立多元调解研判机制。准确掌握法律底线,在法治的框架内释法、说理、讲情,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从专业角度对行业矛盾纠纷进行分析和判定,确保调解工作的良性运作。三是建立调解司法确认机制。以“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新途径,促进行业调解的专业性与法院审判工作的权威性充分融合,为行业调解提供效力保障,确保达到“1+1>2”的良好效果。
四、以法为径,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思路。花都区狮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周国就个人调解工作室”是继广州市首个镇级“大调解中心”——花都区狮岭镇人民调解中心后首设试行的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8件,接待上访群众38多人次,接受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受理访前调解案件35件,成功化解信访案件5件。
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广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个人调解工作室品牌为手段,为群众与群众、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助推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把握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精心挑选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入调解工作室,充实调解队伍力量,确保人岗适配。二是找准法理情结合的有效方式。多采用群众乐于倾听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访民情查民意,总结纠纷产生原因和矛盾争议焦点,选准当事人利益平衡点,找准彼此谅解融合点,将调解难题一一化解。三是建立全过程法治跟踪机制。安排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值班。创新推行“初访必调、访前荐调、访后续调、调后问效”的调解工作原则,在群众上访前主动介入,将司法解释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融入政府综治信访工作中,为依法处置信访案件贡献力量。
广州市司法局强化“五个引领”
打造“五位一体”全媒体党建工作阵地
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实体阵地建设,广州市司法局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筹备兴建的局党建活动中心于3月24日正式启用。党建活动中心强化“五个引领”,以红色文化区、党员活动区、教育培训区、智慧体验区、展示互动区“五位一体”的全媒体党建工作阵地,着力打造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阵地、组织活动中心、学习交流园地、资源共享平台”,以崭新形象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党性锤炼有深度。发挥党建活动中心传播党建理论知识、丰富党员政治生活的阵地功能,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规章制度、党风廉政教育、“四史”学习文化墙、先锋谱,全面开展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以收录的60余部经典红色电影、20余部英雄人物纪录片,为党员提供“一站式”观影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大力唱响新时代红色领航最强音。
二是强化教育引领,确保党员学习有载体。充分运用党建活动中心软硬件设施设备,通过互联网、电子黑板、VR等载体,实现在线学习、线下体验、视频交流等功能。设置开放书架,选购数百套党员学习必读书目,建立阅读开放日和机关流动书屋,开展读书分享会、访谈会等阅读进机关活动。搭建一体化培训系统,收录思想理论、廉政教育、党章党规、宪法法律、先进典型、党务知识等七个方面共60余个培训教案和教学视频,收录党史知识、党章党规、党务管理等46套在线试题,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提供“资料库”。利用“学习强国”和电子黑板,实现理论学习、视频观看、远程课堂、主题展播等功能。制作VR全景视频线下体验版和线上移动端党建展馆,实现“云参展”“云培训”“云交流”。
三是强化智慧引领,确保党建工作有突破。推进“广州市司法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以“互联网+党建”模式,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打造“百年党建”“先锋谱”等网络精品课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英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设立党建要闻、活力党建栏目,加强全局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展示,推动多级党建网络平台的兴建应用;开设党务管理、专题学习栏目,以“数字党建”为技术手段,实现党建平台角色分配管理和学习任务跟踪,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安排、问卷调查,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定期量化和检验学习成果,进行党员队伍状况分析研判,有效提升党建工作和党员管理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强化业务引领,确保主责主业有成效。大力创新“党建+司法行政”工作模式,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电子照片墙,展示自1953年到2021年司法行政事业砥砺奋进结硕果、改革发展谋新篇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政府立法、法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亮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窗口式”多媒体互动区,充分展示市司法局各单位、各部门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为民服务等方面的成绩。通过虚拟视频技术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身临其境,增强对全局工作的深入了解,搭建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党建活动中心“主动、互动、联动”长远发展。
五是强化组织引领,确保组织生活有保障。加强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为党建活动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定期更新学习内容,开展观展活动,举办主题座谈,将中心建设成满足党员学习交流、组织活动等多种需求的综合型党建活动阵地。以党建带群建,工、青、妇等部门紧紧依托活动中心的阵地优势,搭建“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延伸了党建工作“触角”,扩大服务覆盖“半径”,使活动中心成为党联系和服务职工、青年、妇女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