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

经济反向飞地装入法律定心丸 广州法治帮扶走出新路子

2024-07-09 10:29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广州以法治创新项目为抓手,助力梅州湛江清远提升法治水平、落实“百千万工程”。

  “每一个法律问题都得到了妥帖的回复,这对我来说就是吃了定心丸。”回想入驻清新-海珠产业促进投资中心的经过,从事食品贸易的杨志健如是说。

  清新-海珠产业投资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清远市清新区设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反向飞地”,即清新区主动借力海珠区的人才和产业优势,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今年5月,这一“飞地”新增了公共法律服务功能,为广清两地的协作交流进行法治护航,并在短短一个月间促成了9家企业签约,提供咨询服务110余宗。

  为经济飞地装入法律定心丸,只是广州以项目为抓手,为兄弟城市提升法治水平、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7月广州正式与梅州、湛江、清远三地开展法治结对提升工作以来,许多法治创新与探索的项目,就在这四座城市中发生和成长。

  a062ac308e1afcc7c5a5.jpeg

设在“反向飞地”内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令人心安的法律服务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红茶、丝苗米、清远鸡……走进中心,一排排展示柜上摆满了许多具有清新特色的名优产品,其中一侧白墙上还挂有造型新颖、用料考究的公路自行车,吸引着来访者们的目光。

  作为清新在海珠设立的“反向飞地”,中心具有招商引资、聚集资源、展示洽谈等功能,既能方便广州企业投资清远,又能帮助清远企业入穗发展。一个多月前,正是看中了中心所能提供的上述功能,曾辗转多地物色加工方的杨志健,决定把自己的原材料灌装业务落到清新的工厂去,同时也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搬进了中心里。

  如果说中心里的各类招商功能让杨志健感到方便,那中心所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则让他倍感心安。

  今年5月,中心来了“新成员”——由清新区司法局与海珠区司法局共同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正式入驻,这也是海珠乃至广州各类“反向飞地”中开设的第一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海珠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作站的服务宗旨其实很明确,就是为两地企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吃亏。

  杨志健就是这一工作站的受益者。入驻一个多月来,从购买员工社保到签订加工协议,他把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都抛给了工作站的当值律师,后者都给予了及时解答。杨志健表示,这种“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反馈效果,让他如同吃了“定心丸”,能够安心地发展业务。

  受益的不仅仅是杨志健一人。工作站挂牌的一个多月里,中心先后举办了两场签约活动,并促成了9家企业签约。在签约过程中,来自工作站的法律顾问也为签约企业们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把签约合同中的许多关键条款进行逐一解释,打消了投资者们的许多顾虑。

  有了工作站,招商引资工作也变得更加顺畅。清远市清新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往他们来广州进行招商引资,除了要当政策推介官,还要“客串”法律答疑人,有时候对于企业所提出的细分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他们还需要额外找合适的律师来作解答。“有了工作站,这些活有了专业人士来承担,我们的招商工作从容了,也更有底气了。”该负责人说。

  满满诚意的工作站

  快速成长,与企业站在一起

  设在中心内的工作站,其实面积并不大。从中心前台步入大厅,它就设在大厅左侧的角落。若不是墙上贴有“中国司法”蓝底白字的醒目标识,来访者可能以为这只是一间普通的办公室,空间仅能容下三四个人同坐交谈。

  小小工作站,联通的却是海量且优质的法务资源。作为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珠琶洲片区集聚全区50%的律所和76.5%的律师,并拥有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海事法院、海珠公证处等优质法务机构;依托工作站,海珠及清新两地的企业就能够直接享受到琶洲片区所拥有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法律服务咨询、国际国内民商事仲裁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事实上,工作站从构想提出到正式挂牌,再到做出成效,整体用时还不到半年。

  2023年底,清新-海珠产业促进投资中心刚刚成立,海珠、清新两地区委依法治区办就展开了密切交流,双方共同思考如何利用“反向飞地”,提升两地法治建设结对水平。很快,两地司法部门就开始搭建合作框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短短5个月里,就把从顶层设计到组建队伍、从方案规划到挂牌开工的种种事务全部落实。开工至今不到两个月,工作站已经促成了9家企业签约,提供咨询服务110余宗。

  工作站快速成长的背后,既是海珠、清新双方在结对帮扶上的“情投意合”,更是两地司法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真正需求的深刻洞察,并愿意拿出满满诚意与实际行动,与企业站在一起。

  比如,工作站服务范围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在海珠区开展经营活动的清新区企业,纳入海珠区初创企业共享法务机制服务对象。这样一来,清新区的企业既能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还能在涉及非诉讼代理、诉讼代理、专项调查、合同谈判、调解纠纷、项目投资、债务催讨等发展环节中,及时得到长期、专项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维护企业权益。

  有温度的法治项目

  按需发展,落地生根

  2023年7月,广州、梅州、湛江、清远四地市委依法治市办召开工作协调会议,正式启动结对提升工作。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动员11个区与梅州、湛江、清远三市的26个县(市、区)党委依法治县(市、区)办结对提升,制定工作方案,采取一对二或一对三结对的形式,加强日常走访、参与双方重大法治活动、联合开展业务培训。

  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广州积极把握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等重大机遇,努力让法治成为四地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众多帮扶项目也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落地生根。

  梳理这些项目能发现,在需求中孵化项目、通过项目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广州与兄弟城市进行法治帮扶的新路径。

  比如,广州市荔湾区与梅州市梅县区共同对梅县区梅花山法治文化公园进行更新改造,让群众家门口的普法载体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广州市天河区与梅州兴宁市进行普法项目合作,在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普法专栏,融合传统文化使得“指尖上的普法”更具温情;

  除此以外,广州市南沙区、从化区分别与湛江市麻章区、徐闻县签署《法治建设结对提升机制备忘录》,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县)结对提升工作;清远英德市指导“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得到广州市天河区指导支持,清远市阳山县与广州市南沙区就“智慧司法”“涉外法律事务”及“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项目进行合作共建……

  华南理工大学法律智能实验室主任、副教授刘凯认为,广州与三座兄弟城市之间的法治帮扶创新,既是基于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资源的业务创作,也是能够解决实际发展问题的务实之举,通过不同形式的法治项目,既能够切实解决法治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这些都是法治温度的体现。



来源 | 新快报、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