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广州市司法局 粤ICP备09006188号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2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3号
坚持党建引领 积极履行职责 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
法律援助(简称“法援”)是政府扶贫助弱的“民生工程”,也是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民心工程”,更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
今年来,广州市法援处坚决服从广州市司法局党委的统筹指挥,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履行职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疫情防控与法援服务并重,为困难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援服务,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贡献力量,书写新时代“广州法援人”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8月24日,广州市、区两级法援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20699人次、承办法援案件15389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1.5278亿元。其中广州市法援处共提供法律咨询 3229人次、承办法援案件3194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0.5902亿元。加大法援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法援。国家和省市媒体刊用(转载)广州法援政务信息、新闻稿件、案例和经验做法等作品达500余篇。
服务大局彰显担当
教育引导各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疫情防控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来抓,列入党总支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疫情防控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案,修订完善民事和刑事法援工作指引及法援服务窗口的具体应对措施。在“广州市司法局官网”和“广州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法援有关事项的通知和“温馨提示”,在法院和法援服务大厅等场所门口张贴通告,为群众和常备法援人员(社会律师)提供信息和指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模范服务岗,带领全体同志勇于面对挑战、严格落实工作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组织党员分别赴梅州市五华县革命老区和广州市从化区西塘村开展志愿活动,重点走访五华县洞口村贫困家庭,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信心,热情解答他们法律咨询问题,与五华县法援中心签署《法援异地协作协议》,建立法援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两地受援人异地申请、异地受理、资源共享;在西塘村开展《民法典》讲座,为村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并与从化区司法局机关党委宣教党支部结成互助对子。处领导一班人在党总支书记、主任蒋泓同志的带领下,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坚持以上率下,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工作统筹,调配队伍力量,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各级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坚决落实处领导的部署安排,组织科室同事加班加点完成各种应急性工作任务。党员干部积极报名参加法援服务窗口一线值班,宣传与疫情防控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国家政策,指导来访群众学习使用“12348”、广州司法“问律师”等远程法律咨询及申请方式,接听群众电话法律咨询、现场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处理群众网络提交法援申请及咨询。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第一线高高飘扬。
创新法援服务方式
及时调整法援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热线和网络等远程或在线服务。对于急需办理法援业务的群众,设立专门接待窗口,建立快速受理办案机制,避免来访群众在场长时间聚集等待,做到“特事特办”。在全市建立12家法援机构、360余个法援工作站和覆盖城乡的法援联络点,所有工作站点均提供法援咨询、案件初审等服务。稳步推进法援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法援经济困难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幅简化申请人填报资料程序。对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前来申请的特殊群体,实行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制度。组建劳动争议律师咨询团队,引导申请人选择尽量运用企业内部、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促成劳动争议纠纷以和解、调解、联调等方式快速解决。与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线上调解机制,在开展法律咨询和办理劳动争议法援事项过程中,经申请人同意,将劳动争议案件指引由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通过微信、QQ等方式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居中开展线上调解工作,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人社、民政、工会等部门沟通联系,坚持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挺在前面,促进援诉对接、援调对接,加强法援与司法救助的衔接配合。加强与办案机关沟通协调,完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联系人制度,推动远程视频会见模式,简化法律帮助模式。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法援合作机制,在市退役军人来访接待大厅设立法援工作室,派驻律师定期值班,现场开展法律咨询、引导帮助申请法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进驻三个月来,值班律师已为40余批次退(现)役军人军属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解决了多宗退(现)役军人的法律问题。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中全面落实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在市、区两级检察院、看守所设立法援工作站,派驻或者安排值班律师,统筹调配全市值班律师资源,建立跨区值班律师派驻机制。开展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案件法援律师代理制度,为国家赔偿请求人、司法救助申请人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加强“智慧法援”建设,指引有法律咨询需求的群众使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或拨打法援机构电话进行咨询。通过广州司法行政“问律师”平台,500余名常备法援人员(社会律师)在线提供全天候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在“广州市法律援助”微信小程序平台增加法律咨询预约、法援网上申请和“摇珠”指派案件报名等功能。研发法援电子档案系统,并在市、区两级法援机构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所有法援申请在1个工作日内审查、决定并送达受援人,法援案件从咨询、申请、受理、指派到办案、结案等网上全流程办理。
推进法援品牌建设
精心谋划部署,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围绕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和应援优援增强群众获得感三大主要任务,进一步扩大法援覆盖面,扩宽法援服务领域,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军人、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提出的法援申请,无须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做好重点人群的法援工作,用心用情服务农民工,积极参与帮贫扶困。加强“稳定劳动关系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治宣传”“农民工劳动合同法治体检”,引导广大农民工通过合法途径理性维权,引导用人单位增强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做好农民工欠薪线索收集、留言咨询解答、法援工单督办等工作。加大对劳动者维权案件的办理力度,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一个工作日完成受理审批指派。建立农民工纠纷法援案件律师资源库,与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异地协作机制,解决农民工跨地域维权案件调查取证难、信息查询难等问题。与本地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为讨薪农民工提供免费诉讼保全担保服务,保障农民工打赢官司能拿得到钱,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依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主动为低保人员、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农村特困户和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主等帮扶对象提供法援服务。采取纵向联动、多部门横向联合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公园、进广场、进企业、进工地、进寺庙、进监区等基层一线场所, 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派发宣传单,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援申请。利用来电来访咨询、窗口值班、上门服务等时机场合,大力宣讲并让《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等相关条款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企业乡村法治建设及振兴发展,增强群众法律服务的获得感。
提升法援服务质量
落实《广东省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公民认定办法》和民事、刑事、行政、劳动争议仲裁等法援服务规范。健全办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修订《广州市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补贴标准》《法律援助实施及补贴发放细则》,着力提升法援案件质量,建立法援质量全流程监管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办案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差别补贴机制。规范常备法援人员(社会律师)的准入、退出和管理机制及法援案件质量评估的具体办法和标准。出台《未成年人法援业务操作指引》《办理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案件工作规程》,针对未成年人法援案件建立专门的受理、接办、承办、转办工作机制,落实专人跟进负责。配合团市委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派出熟悉青少年心理及法律法规的资深律师参加12355热线值班。与市检察院研讨整合资源,及时为权利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实质化法援服务。开设“法律专家”门诊窗口。成立法援复杂疑难事项审议委员会,加强法援案件办理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对重大复杂疑难法援案件实行专家会诊、集体讨论、全程跟踪、重点督办、派员旁听。定期开展案件质量专项检查,有效保障和提高法援案件质量。
(市法援处 阳树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