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广州市司法局 粤ICP备09006188号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2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3号
广州构建“1+3+5+N”工作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推进落实司法部、广东省司法厅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落实司法部关于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的总体部署,围绕“一条主线、三个有机结合、五项建设、N项实践”推进实施“1+3+5+N”社区矫正工作“广州实践”,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成效。
目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连续18年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四个不发生”、重新犯罪率持续保持在低位水平,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区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先后获评“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全国‘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抓牢社区矫正
质量提升“一条主线”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以规范落实法定职责为抓手,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工作主线,统筹全市11个区、176个司法所深入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实施22项工作任务、细化68项工作内容,全方位提升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围绕社区矫正
法律目的实现“三个有机结合”
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有机结合。严格依法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教育帮扶,确保国家刑事裁定、判决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社区矫正对象更好融入社会。
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引入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有机结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建立矫正小组,定制个别化矫正方案,实现“管得住、矫得好”工作目标。
推进法治、平安、精准、
智慧、廉洁社矫“五项建设”
推进“法治社矫”建设。制定完善一系列配套管理规定,推行“清单化”管理模式,形成全市统一执法规范。建立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
推进“平安社矫”建设。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治理,全要素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建立暂予监外执行“病情复查+司法鉴定”年检工作机制,破解基层“病情判断”难题。创新建立与公安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智能化排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动扫清监管“盲区”。
推进“精准社矫”建设。开展“一区一品牌”建设,将“岭南、羊城、西关”等广府文化融入教育矫正活动。拓宽平台阵地,全市建立社区矫正场所252个。举办3届穗港澳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讨会,推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
推进“智慧社矫”建设。全面完成“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研发应用“广州微+智慧矫正”系统和小程序,实现“掌上执法”“云端学习”“电话报告”“心理测评”等数字监管应用,为基层执法工作提质增效赋能。
推进“廉洁社矫”建设。打造“廉洁社矫”特色品牌,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日常业务之中“防微杜渐”,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纪法教育、警示教育,有效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经验做法获《法治日报》刊载。
探索社区矫正
融合发展“N项实践”
推动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改革创新。2024年12月“一盘棋”优化调整全市选派警察派驻管理模式,推动一个市属戒毒单位(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集中选派80名警察常驻各区司法局、司法所延伸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巩固基层执法力量,逐步探索出一条遵循规律、符合实际、有效管用、特色鲜明的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广州路径”,经验材料在司法部官网刊载。
打造全省、全国领先的司法社会工作“广州实践”。建立行业协会(广州市司法矫治协会)、出台管理规范,目前全市17家社工机构、504名专职司法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每个司法所配备1—2名专职社工。编纂出版实践经验书籍,系统梳理十年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广州模式”做法、经验及成效。
打造“社区矫正+村(居)”工作模式。落实社区矫正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发挥村居干部熟悉社区、贴近社区矫正对象生活的优势,推动4000余名村居干部加入矫正小组、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社区矫正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打造“社区矫正+律师”工作格局。在全省率先建立“矫律同行·共筑平安”品牌,引导市律师协会和70家律所等法治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和身份意识,促进提升法治教育效果,2024年开展专项普法活动86场次、教育3269人次。
打造“社区矫正+广州非遗文化”教育矫正模式。将剪纸、通草画、波罗鸡等广州非遗文化融入教育矫正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集体教育20场次,覆盖11个区近3000人次,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在文化认同、社会融入等方面再社会化。
探索“多元力量参与”工作模式。在省司法厅统筹指导下,各区社区矫正机构与省属、市属监狱戒毒单位团组织建立监所警察志愿服务与社区矫正教育矫治工作结对共建机制,越秀区司法局与省司法厅关工委探索“五老”同志参与社区矫正教育活动,丰富多元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
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广州市“穗心矫”社区矫正心理健康服务站(增城),引入专业心理矫治机构参与,在广州“微+智慧矫正”小程序开发“心理测评”应用,打造高效便捷、专业准确的心理测评体系,为个别化矫正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 | 广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