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广州市司法局 粤ICP备09006188号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2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3号
吕田司法所打造“红韵李花”调解法 筑牢革命老区矛盾纠纷排查防线
吕田镇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辖区面积为3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2万人,是广州市最北部的镇,也是广州北部唯一的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近年来,吕田司法所以红色法治文化为核心驱动力,尊重民间习俗、巧用风景调解、建立文化认同,探索实践出“红韵李花”调解法,有效解开案件双方的心结,逐步构建起坚实有效的革命老区基层治理防线。该镇莲麻村、三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建平台,纪念馆内“事心双解”。吕田司法所充分利用“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这一独特历史资源,借助“光裕第”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构建起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的司法服务平台,至今已累计成功调解村民矛盾纠纷30余起。一是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支柱。组织辖区调解员在“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定期举办红色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二是营造调解氛围,铭记历史荣光。“光裕第”里一件件实物陈列和图片文字说明,深刻铭记着黄沙坑的光荣历史,让当事群众深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无私,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家乡情怀,为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创新调解模式,实现“事心双解”。依托“光裕第”,调解员将红色文化与调解工作深度融合,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等,引导当事群众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达到思想教育和情感升华的效果,一宗宗“家长里短”的矛盾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得到化解,实现了“事心双解”的调解目标。
二、树旗帜,流溪源头“案结事了”。吕田司法所设立“欧阳艺强个人调解工作室”和“流溪源头老兵调解工作队”,8名党员老兵调解员冲锋在调解工作的第一线,通过讲述流溪河沿岸的革命故事,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一是关口前移,全力做好源头防控“第一道关”。秉持“发现得早、化解在小、预防为先”的工作思路,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串家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突出重点领域、重点时期和专项排查,针对吕田镇山多地少,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点,重点排查邻里山林纠纷、生态污染纠纷、旅游消费纠纷等。二是聚力攻坚,矛盾化解增效保质。整合公、检、法及相关职能部门等资源,会商研判,联动调解。运用面对面、背靠背、对症下药、疏导沟通、赢得信任等调解法,发挥政法部门法律专业优势,促进纠纷和平化解。三是暖心回访,增进群众信任和满意度。落实定期回访制度,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倾听群众意见,促使纠纷的实质化解。教育和法治宣传并行,督促履行协议,有效落实调解成果,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弹,巩固调解成果。
三、创品牌,李花树下“定纷止争”。吕田镇盛产李花,每年李花盛开时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这也为吕田镇带来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活力。吕田司法所充分利用这一地方特色,将李花文化与调解工作相结合,优化调解机制,创新性地开展“李花树下”调解活动。一是借景生情,以花为媒促调解。在李花盛开的季节,调解员组织当事双方深入李花林间,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分析矛盾根源,用真挚的情感和贴心的服务,以李花的纯洁、美丽为喻,引导他们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矛盾纠纷。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调解品牌。结合吕田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李花树下”调解品牌。通过举办李花文化节、李花摄影展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同时在活动中穿插调解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调解意识,形成独特的调解文化氛围。三是建强队伍,推动调解工作长效运行。从调解室打造到调解员选聘,吕田司法所坚持选聘群众基础好、威望高、办事公道、知晓政策法规的乡贤和村干部担任调解员,助力调解和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真挚迸发出基层依法治理的创新活力。
(从化区司法局、广州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