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版
增强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07-12 14:2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

  福建省福安市纪委监委着力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水平。

  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东主塔项目党员技术先锋小组对公司核心技术“塔柱钢筋节段整体吊装”实施再创新、再突破,成功将大量高空作业转为地面施工。

浙江省淳安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田间地头了解农业技术服务、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衡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何而来?如何提升相关能力本领?本网就此推出访谈——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记者:关于如何做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在您看来,工作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增强工作科学性被列于首位,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

  王锁明:一是以科学理念引领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各项决策和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调查研究,增强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意识,提高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例如,做好经济工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要完善决策机制,严格树立规矩意识,讲流程、重程序、守规则,坚持工匠精神,拒绝“大概是”“可能是”“差不多”。

  三是以科学思维推进工作。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将增强工作科学性列在首位,意在强调科学性是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工作应当坚持的一个底线原则,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强调工作科学性就“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既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就是做符合客观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稳定的、能够让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好事实事,不搞虚假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正确地做事,就是科学论证、谋定而动,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力求做到“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记者:预见性是领导能力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懂得看“桅杆顶”,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如何理解预见性的内涵?新时代我们党的哪些工作,深刻地体现了预见性?

  王锁明:“‘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同志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既是对领导内涵的形象阐释,也是对领导干部必须有工作预见性的生动表达。

  工作预见性是指对工作大势和大局的预判,它要求以战略眼光审视工作,认清机遇和挑战,做好预案,趋利避害,最终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具体而言,预见性体现在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重大判断。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一重大研判的基础上,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的深刻把握。又如,当前全球化出现逆流,个别国家恣意搞“脱钩断链”“去风险”,企图阻止我国发展进步。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部署强调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为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争取了战略主动。

  凡事预则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只有加强工作预见性,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早认识、早主动、早解决”,从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抓住机遇谋划发展,从而开创新局面,闯出新天地。

  不论是把工作部署细化、深化、具体化,还是处理大事、难事、棘手事,都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而必须系统地谋、大胆地试、勇敢地闯

  记者:如何理解主动性之于干事创业的重要意义?一些干部在工作中陷入被推着走的状态,主要有哪些原因?

  王锁明:工作主动性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主动干、抢着干、创造性地干;不图名不图利、不畏难不怕烦,哪怕遇到再难啃的骨头、再烫手的山芋,都能事不避难、担当作为;一心扑在工作上,埋头苦干事不张扬,不待扬鞭自奋蹄。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对党员、干部来说,能否知责于心想干事、担责于身能干事、履责于行干成事,是检验干部忠诚度、事业心和使命感的“试金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要越是艰险越向前,不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正如“进藏先遣英雄连”党代表李狄三所说:“什么叫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也有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被推着走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干部自身看,一是精神懈怠。有些干部没有找准自己工作的意义与目标,只想“躺平”“佛系”,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敷衍塞责、应付差事。二是能力素质不足。有的干部理论素养不足,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重大问题,难以主动研究和把握事物之形、发展之势;有的业务知识欠缺,外行干内行的事,工作中没有抓手,也难以有效推进。从外部环境看,一些单位相关机制或措施不完善,如有的工作责任分解不落实,“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有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都不利于激励干部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记者:要避免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必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如何理解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王锁明:我们常说抓落实要不打折扣,但不打折扣不等于不顾实际、生搬硬套,而需要将上级决策部署在落地过程中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探索既适合实际情况又能体现决策部署精神实质的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取得实际成效。毛泽东同志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抓落实的过程,就是保持定力、释放活力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发展的过程。如果抓落实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搞教条式落实或形式性落实,那么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上级的部署就成了一纸空文。

  能否抓落实,能否创造性抓落实,尤为考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和能力水平。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是制定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规划路线图,还是推进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工程;不论是把工作部署细化、深化、具体化,还是处理大事、难事、棘手事,都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而必须系统地谋、大胆地试、勇敢地闯。

  记者:如何理解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王锁明:作为领导干部能力素养的基本体现和要求,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作的科学性是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根本前提与基础,确保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向不跑偏;工作的预见性体现科学性的价值意义,又指引和规范着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工作的主动性是预见性的深化和落实,又进一步体现在创造性中;工作的创造性彰显主动性,是预见性、主动性最重要的体现和发展要求。总之,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领导干部工作能力要素的基本方面。

  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

  记者: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如何切实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王锁明: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厚植理论功底。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只有掌握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立场、科学的思维,在探索和认识规律、遵循和利用规律时尊重历史前进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又发挥好历史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历史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主题教育中,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

  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同时,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二是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放眼长远、戒浮戒躁、怀抱耐心,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要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个环节中,例如:理论学习上,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深学细照笃行;调查研究上,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对政绩观有偏差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发展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重要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检视整改上,把是否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

  要厚植人民情怀。孔繁森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有了人民情怀,才能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有以苦为乐的担当,才能有百折不回的勇气,才能有不断精进的动力,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评判标准。

  要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现实中,有的干部干事热情很高,但缺乏科学精神、求实态度,结果不仅没有出业绩,反而带来了一堆问题。”规律把准的是方向,规矩守定的是底线,二者都是干事成事的重要保证,缺一不可。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就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秉持科学严谨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实践证明,做好调查研究是增强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有用的方法之一。任何预见归根到底要建立在世界本来面目的基础上,任何主动、创造以及决策、措施都不能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违背。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事物的本质和必然联系,进而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还要遵守工作规程和行为准则,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确保各项事业在纪律和规矩的轨道上运行,以工作的规范性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要做到解放思想,就要有担当精神,有信心,有主见,敢负责;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在吃透上级精神、掌握当地实情、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当然,探索创新不是盲目蛮干,不是想当然地“拍脑袋”。真正的创造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确保创造性不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