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热点专题 > 普法专题 > 以案释法
过年期间“毛孩子”独守空房,这项服务火了!
2024-02-23 14:40
来源:中新经纬等
浏览次数:-
【字体 :

  春节假期,对于养了宠物的打工人们来说,“毛孩子”该由谁来照顾,成了一大难题。

  春节期间火了!“铲屎官”找人上门喂养宠物

  2023年发布的《宠物行业蓝皮书:2023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养宠数量持续上升。未来5年,数量预期将从2023年1.9亿只增至2.1亿只。


  在一个主打为年轻一代构建“社交元宇宙”的APP上,曾针对春节宠物安置问题发起问卷调查,超过3000名“90后”年轻用户参与。调查结果显示,“90后”群体中超六成都有养宠物,其中过半的人会不计成本地把宠物一起带回老家过年。在费用方面,有超过40%的年轻人在这个春节预计会花费500-2000元来安置爱宠。


图片

社交平台截图


  据了解,比起一般的把宠物送到店里寄养,许多养宠人表示,春节期间,上门喂养的价格更划算,但有明显的地域限制。提供这类服务的更多是,学生等年轻群体兼职,“1岁的金渐层,大年初二和初六找人上门铲屎换水,要求未接触过有疾病的猫咪。”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养宠人士发布求助帖,还配上了自家猫咪的“萌照”。


图片

社交平台截图


  张女士也发布了一则帖子,在发出之后,她一天就收到了20余条私信和评论。“我和其中一个也养了英短猫的女生聊了很久,也很聊得来,于是就请她来帮我喂猫,一次40元,我们还约好年后带自己的小猫出来玩。”张女士说,上门喂猫能够达成一致也是出于对彼此的信任。

  

  帖子一发,预约五家!有喂养人能月入过万


  喂养人表示宠物喂养,一年中春节需求最火爆,有喂养人估算8天假期,至少能赚5000元,平时甚至也能月入过万。“上门喂猫的帖子一发,就有很多养宠人士来咨询了。目前预约了5家,有两家已经开始上门服务了。”小朱是广东人,在丽水已经5年,去年养了两只小猫,放假后她舍不得小猫留守,于是决定留在丽水过年,顺道做起上门喂养宠物的兼职。

图片

网友分享的上门喂养需要准备的物品


  小朱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上门喂宠的帖子,服务内容主要是喂食、遛弯、换水、铲屎等。根据上门的距离收费:3公里内,猫咪和小型犬最低25元一次,4公里内一次30元,5公里内一次35元,超过5公里每增加2公里多收5元。多一只宠物需增加5元,中大型犬每公里需多收10元。


图片

  “目前预约的都是养猫家庭,上门一般就是给猫猫换猫粮、换水、铲猫砂和清理卫生,有些‘家长’如果有其他要求也会尽量满足,比如喂猫条、罐头。”小朱说,她每次上门都会拍照、录视频给猫“家长”,如果小猫不怕陌生人,还会陪玩10—20分钟。


  上门喂养宠物,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已经从事上门喂养服务约一年的小陈提醒想要从事该工作的朋友们慎重考虑:“其实这个工作看似美好,但不确定因素也很多。”

图片

社交平台截图


  她分析说,通常情况下,节假日的单子会比较多,平时的单子则非常少。另外,一些城市或者地区如果养宠物的家庭较多的话,单子相对也会更多一些,但有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养宠物的家庭,这份工作可能根本不足以养活自己。


图片

社交平台截图


  另外,她还提醒,看似温驯的宠物可能会有攻击性,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年轻单身女性上门提供服务前,也要确保自身安全。

  

  上门喂养不简单,看似轻松快乐的喂养工作,工作不够细致,也容易引发养宠人和喂养人之间的矛盾,给双方带来烦恼。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网友表示:“喂猫一次后就不回信息,猫不管了,钥匙也没还回来。”有的网友吐槽:“找的喂养人根本没有养宠经验,只添粮不加水,差点出事。”还有的网友说,喂养人可能携带病毒,导致自己的猫咪感染了猫瘟。


  律师怎么说?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表示,宠物上门喂养过程中,存在喂养费用标准及支付起争议、宠物伤人、宠物丢失、伤病或死亡等风险。“比如在喂养过程中发生宠物咬伤、抓伤喂养人,或者在喂养过程中宠物生病、受伤、死亡等,该如何界定责任及进行赔付往往会产生争议;另外,若事前未明确约定喂养费用标准、数额,以及费用支付时间、方式等,则也会产生纠纷。”

  雷家茂建议雇佣双方在上门喂养前签订书面协议,如明确约定在喂养时发生宠物伤人,宠物丢失、伤病或死亡等的责任划分问题,以及约定相关免责情形;明确约定喂养宠物的期间、喂养费用标准及支付时间、方式等。

  “双方都要重视书面协议的作用,并且在过程中注意各项证据的收集、保存,一旦权利受损才能更好维权。”雷家茂称。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也表示,虽然上门喂养的商业模式不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在提供该服务前,还是建议双方尽量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来源:广州普法综合自中新经纬、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新闻网(*声明:本号所发布的文章中包含律师或专家解析等内容仅为其个人的专业意见表达,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观点与立场)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 广州市司法局 粤ICP备09006188号-4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2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13号

本网站由广州市司法局主办 版权所有:广州市司法局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